起重设备润滑情况的好坏,直接影响起重机各机构的正常运转,同时对延长机件寿命和促进安全生产有密切关系。因此,使用和维护人员必须经常检查各润滑点的润滑情况,按时补充和更换润滑油脂。 起重设备的润滑方法分集中和分别两种。一般多为分别润滑,即各润滑点分别通过油杯用油枪加油(一般不用涂抹法,因油脂不易进到润滑面上)。集中润滑系用压油泵通过管路同时给各润滑点加油。当起重机采用集中润滑系统时,则集中润滑系统的安装,使用与维护按专门的附加文件执行。 ㈠ 起重设备各润滑点的分布: 吊钩滑轮轴(抓斗起重机无此项) 固定滑轮轴(在葫芦上)(抓斗起重机无此项) 钢丝绳 减速器 齿轮联轴器 轴承箱(包括车轮组、卷筒组等) 电动机轴承 制动器各铰点和轴栓 长冲程电磁铁(MZS1型)的活塞部分 抓斗的上、下滑轮轴和各连接轴 夹轨器的齿轮、丝杆和各铰点。 ㈡ 润滑条件与润滑材料 起重设备必须采用合适的润滑油脂,定期润滑和及时更换。润滑装置和各润滑点必须保持清洁。(表8—1)是各机构主要零部件润滑时间的一般规定和推荐用的润滑材料。
设备开箱检验 (按表SPI-QZ-03进行记录) 5.2.1 设备技术文件应齐全。 5.2.2 设备开箱前,应熟悉装箱清单,核对设备名称、型号、规格和数量是否与应安装的设备相符。 5.2.3 按设备装箱清单检查设备、材料及附件的型号、规格和数量,且应符合设计和设备技术文件的要求,并应有出厂合格证书及必要的出厂试验记录。 5.2.4 机、电设备应无变形、损伤和锈蚀,其中钢丝绳不得有锈蚀、损伤、弯折、打环、扭结、裂嘴和松散现象。 5.3 桥架组对就位 (按表SPI-QZ-06、SPI-QZ-07、SPI-QZ-08进行记录) 桥架的组对可根据吊机的起吊能力,厂房结构以及封顶时间等情况来确定起重机是在地面组对还是在轨道上组对。 5.3.1 用吊机将主梁起吊平放在道木堆上,然后起吊一根端梁进行组对。 5.3.2 用撬棍调整带上连接板对正眼位,并穿上连接螺栓,将另一端梁与主梁进行组对。 5.3.3 测量起重机的跨度、跨度相对差(连接板间距差)、主梁上拱度、主梁旁弯度及对角线相对差的偏差均满足要求后,拧紧所有连接螺栓。 5.3.4 对手动单梁悬挂起重机进行复查,做好复查记录。 (1) 起重机跨度S----允许偏差±6 mm。 (2) 跨度相对差----允许偏差6 mm。 (3) 对角线相对差----允许偏差8 mm。 (4) 主梁上拱度F(F=S/1000)----允许偏差±2 mm (5) 主梁旁弯度----允许偏差S/2000 mm。 5.3.5 对电动单梁悬挂起重机进行复查,做好复查记录。 (1) 起重机跨度S 主、端梁铰接:允许偏差±4 mm 主、端梁刚接 ? S≤10 m:允许偏差±2 mm ? S>10 m:允许偏差±[2+0.1×(S-10)] mm (2) 主梁上拱度F(F=S/1000)----允许偏差0.3F mm。 (3) 连接板间距差(主、端梁铰接)----允许偏差2 mm。 ? 车轮轮距<3 m:允许偏差5 mm
车轮轮距≥3 m:允许偏差6 mm (4) 主梁旁弯度f----允许偏差S/2000 mm。 5.3.6 拆卸下大车被动车轮,在轨道上捆扎好手拉葫芦,并将桥架提升至轨道安装位置,重新装配被动车轮,调整好车轮轮缘内侧与轨道翼缘之间的间隙,应为3~5 mm。 5.4 小车就位 5.4.1 起吊小车至主梁下方,拆卸下被动车轮,在主梁上捆扎好手拉葫芦,并将小车提升至主梁组对位置。 5.4.2 重新装配被动车轮,调整好车轮轮缘内侧与轨道翼缘之间的间隙,应为3~5 mm,并装配好电源控制箱。 5.4.3 链式电动葫芦的链轮槽应保持在同一铅垂面上,链条在运行时不应有歪扭、卡住和严重磨损现象。 5.5 电气安装调试 依据电气安装调试程序进行。 5.6 检查调整 5.6.1 调整两片闸瓦与制动轮之间的间隙一致,要求如下: (1) 制动器应开闭灵活,制动应平稳可靠。 (2) 起升机构的制动器应为额定负荷的1.25倍,有特殊要求的为1.4倍,在静载下应无打滑现象。 (3) 运行机构的制动器,调整不应过松或过紧,以不发生溜车现象和冲击现象为宜。 5.6.2 同一方向的弹性缓冲器应同时接触碰撞。 5.6.3 各限位开关应进行调整,使其动作准确可靠,不可误动作。 5.6.4 电气系统、安全联锁装置、控制器、照明和信号系统安装应符合要求,动作应灵敏、准确。 5.6.5 钢丝绳端的固定及其在吊钩、取物装置、滑轮组和卷筒上的缠绕应正确、可靠。 5.6.6 各润滑点和减速器所加的油、脂的性能、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5.6.7 盘动各运动机构的制动轮,均应使转动系统中X后一根轴旋转一周不应有阻滞现象。 5.7 试运转 (按表SPI-QZ-11进行记录) 5.7.1 空负荷试运转 (1) 操纵机构的操作方向应与起重机的各机构运转方向相符。
分别开动各机构的电动机,其运转应正常,大车和小车运行时不应卡轨;各制动器能准确、及时地动作,各限位开关及安全装置动作应准确、可靠。 (3) 吊钩下降至X低位置时,卷筒上的钢丝绳的圈数不应少于2圈(固定圈除外)。 (4) 用电缆导电时,收缆和放缆速度应与各运行机构的速度相协调,并能满足工作极限位置的要求。 (5) 起重机的防碰撞装置、缓冲器等装置应能可靠的工作。 (6) 除X(5)项可作一至二次试验外,其余各项试验均应不少于5次,且动作应准确无误。 5.7.2 静负荷试运转 (1) 起重机应停在厂房柱子处。 (2) 有多个起升机构的起重机,应先对各个起升机构分别进行静负荷试验;对有要求的,再做起升机构联合起吊的静负荷试验;其起升重量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3) 静负荷试验按以下程序和要求进行: ? 先开动起升机构,进行空负荷升降操作,并使小车在全行程上往返运行,此项空载试运转不应少于3次,应无异常现象。 ? 将小车停在主梁中部,逐渐加负荷做起升试运转,直到加到额定负荷后,使小车在主梁全行程上往返运行数次各部分应无异常现象,卸去负荷后桥架结构应无异常现象。 ? 将小车停在主梁中部,无冲击地起升额定起重量的1.25倍的负荷,在离地面100~200 mm处,悬吊停留时间不应小于10分钟,并应无失稳现象,然后卸去负荷将小车开到跨端或支腿处,检查起重机桥架金属结构,且应无裂纹、焊缝开裂、油漆脱落及其它影响安全的损坏或松动等缺陷。 ? 1.25倍负荷试验不得X过3次,X3次应无永久变形。测量主梁的实际上拱度,应大于0.7S/1000 mm。 ? 检查起重机的静刚度(主梁下挠度)。将小车开到主梁中部,起升额定起重量的负荷离地200 mm,待起重机及负荷静止后,测出其上拱值,此值与上一项结果之差即为起重机的静刚度,其允许值为:电动S/700 mm。 5.7.3 动负荷试运转 (1) 各机构的动负荷试运转应分别进行,当有联合动作试运转要求时,应按设备技术
机构的工作速度较低,起重量也较小,但自身质量小,便于组织生产,成本低,时候用于无电源后搬运量不大,对速度与生产率要求不高的场合。手动单梁桥式起重机采用手动单轨小车作为运行小车,用手拉葫芦作为起升机构,桥架由主梁和端梁组成。主梁一般采用单根工字钢,端梁则用型钢或压弯成型的钢板焊成。 电动单梁桥式起重机工作速度、生产率较手动的高,起重量也较大。电动单梁桥式起重机由桥架、大车运行机构、电动葫芦及电气设备等部分组成。 三、 空负荷试运转 1)操纵机构的操作方向与起重机的各机构运转方向相符; 2)分别开动各机构的电动机,其运转应正常,大车和小车运行时不应卡轨;各制动器能准确、及时地动作,各限位开关及安全装置动作应准确、可靠; 3)吊钩下降至X低位置时,卷筒上的钢丝绳的圈数不应少于2圈(固定圈除外); 4)用电缆导电时,收揽和放揽速度应与各运行机构的速度相协调,并能满足工作极限位置的要求; 5)起重机的防碰撞装置、缓冲器等装置应能可靠的工作
除X(5)项可作一至二次试验外,其余各项试验均应不少于5次,且动作应准确无误。 四、 工作原理: a、梁式起重机零位启动 当保护柜刀开关IDK推合后,在控制回路中,由于KM1和KM2未闭合而只有(1)号电路和(3)号电路串联并通过容电器FU1和FU2接于电源之A、B两点。只要各机构控制器手柄之余零位,及非工作位置,此时SCHO、SCSO和SCLO各控制器零位触头闭合,各安全开关SE CQ1 CQ2 FA1-FA4之触头都位于正常闭合状态,此时按下启动按钮SB,则主接触器KM之线圈构成闭合回路接电而将主触头吸合,遂将梁式起重机总电源接通。 b、梁式起重机电源接触的自锁原理 在按下启动按钮SB接触器吸合接通总电源同时,接触器KM的常开联锁触头KM1和KM2将随之闭合,遂将包括各机构限位器常闭触头在内的(2)号电路与(1)号电路并接于控制回路中,故当启动按钮SB脱开使(1)号电路分断后,因有(2)号电路取代(1)号电路并与(3)号电路串联而使接触器KM线圈持续通电吸合,故其主副接触头保持闭合状态,使梁式起重机总电源保持接通状态,从而实现梁式起重机供电连锁作用。这时,扳动梁式起重机各机构控制器手柄至于工作位置。则梁式起重机即可长生相应动作。由于各机构限位触头接在(2)号电路中,故可起到相应的限位保护作用。 c、零压保护 梁式起重机总电源为保护柜中主接触器的通断所控制,当电源供电电压较低时(低于额定电压的85%),因电磁拉力小,主接触器KM的静铁芯不能吸合动铁芯。其次,副触头就不能闭合,即不能合闸(或工作时掉闸),从而可实现欠压保护。 d、零位保护 e、各电动机的过载和短路保护 f/、各机构的限位保护 g、紧急断电保护 h、梁式起重机的X载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