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缝毛刺的形成和清除:
通过高频电流集肤效应和邻近效应,电流集中在焊缝处加热至熔融状态,经挤压辊侧向加压焊接时,受挤压力作用,多余的金属和氧化物堆积于焊缝,上部形成外表面毛刺;受挤压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另一些多余金属和氧化物沿钢管轴线方向在内侧下垂形成内毛刺。
毛刺宽度通常在0.5~3mm左右,内毛刺高度是不均的,一般为0.2~0.6mm,个别高度可达1mm以上。外毛刺--般用刨削法清除,而内毛刺在钢管内空间小,清除技术难度增加。由于内毛刺的存在,当钢管再进行冷拔或冷轧精加工时,会在钢管内表面形成裂纹、折叠或划痕。因此对于精密焊管,不清除内毛刺就无法达到内表面质量要求,也无法进行后步工序加工。
外毛刺清除装置有一-把刨刀和二把刨刀型式,用一把刨刀要停机换刀,而用二把刨刀清除毛刺,换刀可不需停机。清除内毛刺技术难度大,由于去内毛刺的X装置在钢管内部,工作环境很差,看不见,摸不到,它受到带钢精度、机组设备精度、成形工艺、焊缝形状等影响,往往得不到保证。
清除内毛刺,通常是在连续焊管生产线上清除,也可以采用离线方法清除。清除内毛刺方法,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切削法:该方法是利用伸进管内固定刀刃或旋转切削头,对毛刺进行切削。
辗压法:该方法是利用伸进管内的滚压装置,使内毛刺产生塑性变形,达到减薄内毛刺高度的效果。
氧化法:钢管焊接开始时,用通气喷嘴向内焊缝喷射氧气流,利用焊缝焊接余热,使内毛刺加速氧化,并在气流冲出下脱落。
拉拔法:钢管通过模具时,在浮动塞的环形刀刃作用下,清除钢管内毛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