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Ins风nome货架、诺米货架、潮美汇货架
“Ins风”是近一两年突然流行起来的一个词语。
它频繁地出现在淘宝、大众点评、小红书和微信公众号上,用来形容室内的装饰风格与图片社交网络平台Instagram上的网红图片高度相似——比如白色瓷砖的墙面,粉色火烈鸟的元素以及大片绿色龟背竹的衬托。因此也有人把Ins风解释为:纯色、绿植、火烈鸟。
某种程度上,“Ins风”就是“网红”的同义词——虽然很多人都无法顺畅地使用Instagram。这种诞生于中国的设计审美风格,有着东方的包容与海纳百川,它像是日式的“性冷淡”当中柔和着北欧的一点温存,有时加上夏威夷沙滩的粉色泳池的热烈与梦幻,你还可以看到美式的金属工业风混杂其中。
这种风格在中国市场大行其道,很多人甚至把Ins风往家里搬。
以Ins风当中明显的代表“北欧风”为例,在好好住APP、小红书与家居自媒体上,“北欧风”装修风格仍是被搜索多的关键词之一;淘宝提供的数据显示,2018淘宝双12家居装修行业的趋势中,北欧风仍然继续风靡,成交额TOP10商家中北欧风家具商家占5成。
Ins风也引发了大量的讨论,其中一个论断是它变得“廉价”。2019年1月,微信公众号“跳海大院”发表了一篇文章《国产Ins风的廉价潮流何时死去?》,在这篇阅读量X过10万人次的文章中,作者主要讨论了Ins风在中国的流行与变得廉价的过程——商家们不断的相互“抄袭”,从而改变了其原有的质感。“中国没有ins,中国只有Ins风”,文章中这样写道。
广州Ins风nome货架、诺米货架、潮美汇货架
廉价与否的判断因人而异,在中国分层明显的消费市场里,过于精英主义的观察视角难免会脱离现实。不过Ins风的走红的背后,我们还观察到了另一层有趣的商业现象——在一二线城市的购物中心里,那些不X的Ins风或北欧风家居生活馆,总是可以吸引来不错的客流。
这些家居生活馆像是Ins风下沉的一种代表。
像是无印良品在中国大获成功之后,“名创X品”立即借势诞生那样。这种商业现象多少带着些中国特色,它背后是中国零售商们的快速“学习”能力,与代工时代所沉淀下来的工厂制造能力。这样快速迎合一种风格的产品在中国变得相对容易——Ins风可能明年不再流行,但是中国的零售商们可以快速跟上下一波潮流,然后再次迎合你的即时审美。这或许是Ins风诞生于中国的根本原因。
消费升X了,钱包没有跟上,还好Ins北欧风“学学就会”
张筱北几乎每个月都要跟同事去线下探访一些北欧风家居店。她是上海一家原创家居品牌的设计师,探店的目的是了解这些家居店的产品定位、组货方式、风格营造等。
“几年前我们也做过一阵Ins北欧风家居,但因为这个风格太泛滥、甚至有种廉价感,索性就放弃了。”但如今她发现,这些诞生于本土的商家明显变得越来越聪明,它们为消费者提供兼具设计感和高性价的产品,将门店开在市区的大型购物中心内,而且店铺氛围的营造“一点也不low”。
广州Ins风nome货架、诺米货架、潮美汇货架、
名创X品旗下北欧风家居品牌MINI HOME/MH
这些品牌很清楚地知道,Ins北欧风是众多年轻人认同的一个“生活美学”符号,更是一种能够引导消费的X概念。
无论是博主们在社交媒体上展示出的生活仪式感,还是线下网红打卡地标调性相似的装饰风格,都试图以一种“看起来的高X感”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以及钱包。人们看多了,也就懂了其中的“套路”,开始学着用ins风为自己的日常生活“造梦”。
当陆茗决定自己改造租来的40平小窝时,简约舒适的“北欧风”和冷淡安静“MUJI风”是她的选择。
“回到家肯定想马上跟工作压力和烦恼保持距离感,‘性冷淡’的北欧风是个不错的选择。”尽管陆茗非常赞同“房子是租来的,但生活不是”这种观念,但她还是舍不得用HAY、Normann甚至无印良品来实现想要的“生活情调”。
除了特别喜欢的单品是“进口货”,她买的大部分家居产品都来自淘宝和线下不太贵的北欧风家居店。客厅几何图案的浅灰色地毯、ins风的大理石金属混搭小茶几、挂在客厅和卧室的极简抽象插画等都来自淘宝,每样都不X过300元。“另外一些植物摆件、碟子、花瓶就直接逛街的时候在店里买了,颜值不错也便宜。”陆茗说。
线下开出的北欧风家居店,除了提供性价和颜值都不错产品,还通过用心的组货、陈列、品类拓展、业态延伸提升门店的“生活方式”气质。
名创X品去年新推出的北欧风家居品牌MINI HOME/MH(上海环球港店和顺德大信店以“MINI HOME”命名,其余门店以“MH”命名,以下统称“MH”)就有自己的货品陈列逻辑,“与宜家按功能场景呈现商品不同,我们主要按色块、色系来进行陈列,比如暖色系,绿色、黄色等花色。”此外,MH品牌市场总监郑瑞材透露,为丰富北欧生活方式场景,MH也新增了“舒适、简约”风格的服饰品类。